多组学研究推进精准医学发展
日期:2018-06-28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并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互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


  笔者认为精准医学应该回归到个性化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预测、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是人类健康保护过程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来说,预测/预防是上策,早期诊断/治疗是中策,晚期诊断/治疗是下策,精准医学严格来说应是个性化的精准预测、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和精准预后评估。


  笔者应用多组学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其中蛋白质组学中又以蛋白质修饰组学为重点)来研究肿瘤的分子机制、发现可靠生物标志物,并服务于肿瘤的预测、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而其中的生物标志物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解决分子机制和药物靶点的生物标志物,一类是解决预测、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肿瘤是一种多病因、多过程、多结果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具有广泛的肿瘤异质性,涉及到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影像组和相互作用组多个层面的分子网络系统变化。这种肿瘤的异质性、全身性、慢性、网络系统性对肿瘤传统的“同病同治”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为肿瘤个性化的精准预测、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机遇条件。个性化精准医学给肿瘤的科研、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理念、策略和技术方法,将为攻克肿瘤作出巨大贡献。


  在组学中,蛋白质组变异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拷贝数变异、剪切变异、翻译后修饰、转位、再分布、空间构型、相互作用网络等问题。蛋白质组变异比基因组变异和转录组变异更复杂,蛋白质组变异是基因组/转录组变异的终末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蛋白质和代谢物是表型组的两个重要元素,而表型组是基因组通向精准医学的桥梁,要实现真正的精准医学必须要弄清表型组,就要揭示蛋白质组变异和代谢组变异,为此笔者引入了多参数系统观念来指导他的科研思维和实践。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研究是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最薄弱的方面,并且RNA剪切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引起蛋白质变异体或蛋白质不同存在形式的主要因素。蛋白质存在形式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更高层次,必将长远的影响着医学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针对剪切、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存在形式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詹教授开展了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泛素化、乙酰化和硝基化的研究。其在酪氨酸硝基化蛋白质组学方面已发表了一系列的SCI论文,并将酪氨酸硝基化和酪氨酸磷酸化结合起来研究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和分子靶标,研究结果可以阐述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并可针对硝基化的位点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