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测下一场大规模流行病在哪爆发 研究人员建了个数据库
日期:2017-07-21

  这个病毒数据库由美国生态健康联盟创始人PeterDaszak及他的团队创建。


  Daszak的研究团队认为,目前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新型传染病大部分是人畜共患的病毒。因此他们着重关注野生哺乳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尤其是能跨物种传染的病毒及它的传播模式。


1.jpg


感染埃博拉的病毒细胞图


  他们创建的这个病毒数据库中包含了近600种病毒数据及超过750种被传染的哺乳动物宿主的相关数据。研究人员会通过对哺乳动物宿主的病毒关系进行分析,并从物种学的角度将这些哺乳动物与人类进行比对,最后预测出下一个可能会大规模在人类身上传染的病毒是什么,以及它会在哪里爆发。


  上周,他们刚把这份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在这份研究论文中,Daszak的研究团队提到,他们目前已经证明了蝙蝠所携带的病毒比其他哺乳动物更有可能是人畜共患的病毒,这对未来的预测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传染病的传播方面,目前的确已经有了一些明显的地域及物种特征。比如像老鼠这类地理上接近人类的动物和像猴子或猩猩这类基因上接近人类的动物,它们身上携带的病毒更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此外,蝙蝠和蚊子也是容易携带人畜共患病毒的物种。前者由于携带的病毒量种类多,因此它身上所携带的病毒传染给人类的概率也更大。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数据,能够传染脊柱动物的病毒隶属于25个科,其中有10个科就与蝙蝠有关。我们熟悉的狂犬病病毒它的宿主中就有蝙蝠。而蚊子通过叮咬的方式则更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人类,并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比如疟疾、登革热等。


2.jpg


  利用这些特征,目前已经有传染病学家在做相关研究了。


  2016年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生态健康联盟、HealthMap等组织及个人的支持下,加尼福尼亚大学的JonnaMazet带头做了名为GlobalViromeProject的疾病预测项目。


  该项目的研究人员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发现,目前世界上大概有130万个未被发现的病毒,其中有一半的病毒是人畜间可以相互传染的。接下来他们计划是花340亿美元对这些病毒进行抽样和遗传排序,最终绘制一幅未来10年里极有可能威胁到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地图。


  不过,目前也有学者对这种传染病预测提出了质疑。


  传染病学者JamesLloyd-Smith称,大多数人畜共患的病毒并不容易大规模流行,预防大规模传染病最重要的因素是要搞清楚这些病毒是怎么传播的,而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是在人际之间传播,而不是动物传给人。


  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的传染病学者RonaldRosenberg则认为,人畜共患的病毒并不能立刻在从动物传染到人类身上后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病危机。事实上,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病毒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的时间在人类和动物之间来回传染,最后才可能出现能大规模在人类社会中传播的病毒。


  比如目前仍在全球蔓延的寨卡病毒,科学家在1947年就已经在乌干达森林里的猴子身上发现了这类病毒。直到2007年它才在西太平洋的雅浦岛上第一次在人类社会中爆发大规模传播的传染病。目前对于这类疾病,人们仍然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疫苗对其进行预防。


  “我们是否能从动物身上找到早期的传染病病毒,这并不是个问题。我们需要的是当它们被发现在人类身上传播后,更仔细地研究它们。”Rosenberg这么说。